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上半年规模以上黑色冶金冶炼压延业实现利润同比减少56.5%而同期中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减少90%以上。可见大中型企业效益不如中小企业。中国钢铁行业缺少市场精神 有人讲钢铁行业已是夕阳产业,个人认为中国钢铁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,钢铁企业亏损是企业不适应市场化竞争的结果,流体钢管源于改革不彻底。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困境,行业扭曲发展结果。其中,外因是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下,经济大幅动摇影响行业稳定发展,导致产能无限制扩张;内因在于钢厂的国有企业身份,缺乏动力,效率低下,企业无法适应充分竞争的钢材市场。所以,中国钢铁行业发展,国有钢厂改革仍任重道远。首先需要转变政府思路。流体钢管自2009年以来,国有钢厂跑马圈地,各地企业规模迅速扩张,与地方政府的支持有关。结果是钢铁企业忽视市场,盲目扩大建设,很多项目注定从投产就开始亏钱,经济效益低下。
其实,国有企业的资本来源于国家,来源于国民财富积累,其使用应本着对国民负责态度。现在各级国资委应该公开对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进行评价,对企业具体项目的投资效益做长期评估,对决策者及执行者进行绩效考核,做到有奖有罚。这样,才干杜绝在各地政府GDP政绩观指引下,钢厂高层管理者用扩大投资和流体钢管生产的方式来谋求短期业绩,防止国有钢厂经营短期化行为。其次仍要坚持政企分开。中国,政企分开从上个世纪八、九十年代开始,虽然近些年来已经少有人提及,但国有企业经营的高层管理人员,仍需去掉“政府领导”痕迹,做到从商不从政。政府官员选拔考虑,要防止从国企高管直接到政府领导,防止以企业经营业绩作为从政资本的跳板。此外,流体钢管要鼓励民营经济进入钢铁行业。各级政府调控的压力下,钢铁行业同样存在着中国特有的玻璃门现象”民营资本在投资领域存在着与国营企业不平等的资本准入门槛。民营钢厂面临着政策上的发展困局,钢铁行业呈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。
比方2017年末,国内河北地区一家大型钢厂所谓“渐进长沙无缝钢管式股权融合”重组模式,不花一分钱,流体钢管用自己的商誉、管理、购销渠道等资源换取民营钢企10%股权。但所谓的重组已经过去一年半时间,民营企业依旧独立运营,组而不合,耐人寻味。民营钢厂以生产利息低、经营机制灵活取胜。即便钢铁行业亏损的上半年,中小钢厂依然表示出旺盛的生命力:上半年全国共生产粗钢3.57亿吨,同比增长1.8%同期中钢协会员企业粗钢产长沙无缝钢管量同比下降0.1%同比减产31万吨。中小钢厂支撑了国钢铁产量增长。规模经济独在中国钢铁行业失灵,由大型钢企多为国企所决定,国有钢铁行业效益低下,应该放宽约束,发展民营企业。钢铁行业发展,需要稳定的临时政策,需要公平的市场环境,流体钢管以降低政策调控对长沙无缝钢管钢铁企业发展的制约。